回到主页

新生儿出生第一周注意事项有哪些?产后恢复中心

出生第一周:新生儿照顾要点

刚从妈妈肚子生下来,新生儿还不适应外界环境,如何才能给新生婴儿最好的照顾?

产后恢复中心浅析宝宝出生后前 7 天的主要特点和生理变化,就能懂得怎样观察宝宝和掌握照顾要点。

产后恢复中心

第 1 天

宝宝刚从妈妈肚子生出来,会有一个适应方面的过程,因为身体循环不良的原因,肤色会有些发紫的现象为正常,不会有太大问题。

出生后 30 分钟,是宝宝最清醒的时刻,早先,人们通常都把刚脱离母体的婴儿立即送到婴儿室观察。

现在医护人员会把处理干净、登记后的宝宝送到产台上和妈妈做第一次母子接触,并鼓励此时进行第一次母乳的哺喂。

1、体温:刚出生的宝宝体温调节功能尚未成熟,身体循环较差,所以手脚摸起来会凉凉的,由于医院婴儿室有温控设备,并随时会监测宝宝体温,所以不必担心。

2、头部:新生儿头部可能会因生产过程受产道挤压,出现头水肿的现象,这种情况大约在第 3 天消失。部分新生儿有头皮血肿,多在 1 个月内恢复,有一些则需要好几个月才会好转。

此外,由于宝宝头骨尚未完全愈合,而形成前囟门、后囟门,摸起来软软的,后囟门约在出生后 2 个月就关闭,前囟门则在 18 个月左右关闭,此期间应尽量避免外力碰撞。

3、皮肤:新生儿因为血管舒张与收缩不稳定性,且末梢循环迟缓,使得皮肤颜色变动较大,一般为粉红色,所以称为「红孩儿」。新生儿哭时皮肤呈深红或紫红,遇冷时则手脚容易发绀。

有一些宝宝刚出生就有脂溢性皮肤炎,发生于脸或头部,通常不需特别处理,除非很严重才需要用药。此外,婴儿由于皮脂腺未成熟,皮脂凝聚在皮脂腺内而形成的「粟粒疹」,在几周内会自然消失。

4、视力:刚出生宝宝的视力范围约 20 厘米,能看到妈妈的脸。

5、脐带:刚出生时,医护人员会将宝宝的脐带夹住,开始呈现白色,以后会逐渐变干、变黑,大约 2 周后脱落。

6、动作:宝宝一出生就会乱动,手会抓(即抓握反射),脚会踢,但属于无意义的动作,例如「踏步反射」,抱直婴儿让脚底接触平面,腿就会自动弯起又踏下,好像走路的动作,在 3~4 星期大时消失。

「惊吓反射」也在出生后开始,最久会持续到 4 个月,多数在 1~2 个月内消失;吸吮反射(即接触婴儿的面颊,头部就自动转过来,张口想吸吮寻找接触物)也在第一天就出现,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射动作。

7、奶量:喂母乳的妈妈,刚出生头一天需求量不大,所以足够宝宝需要。但随着宝宝一天天的长大,需求量增加,只要宝宝想吃奶就可以喂,妈妈乳汁也会因宝宝的吸吮而增加,每天平均可以喂食 6~8 次,或让宝宝持续含着乳头也可以,因为宝宝总是边吃边睡,妈妈会比较辛苦。

8、大便:大多数婴儿会在出生后 24 小时内排出「胎便」,如果超过 24~48 小时后仍未排便,就要怀疑是否有先天性肠道病或其他潜藏的病理性问题。

9、睡眠:1 个月以内的婴儿,每天睡眠时间很久,至少在 18 小时以上,睡的时间相对不规则,可能主要在白天睡,晚上较清醒,要到 2~3 个月以后才会改善。

 关于“新生儿出生第一周的注意事项”的相关内容,产后恢复中心小编就为大家分享到这了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~

 

所有文章
×

还剩一步!

确认邮件已发至你的邮箱。 请点击邮件中的确认链接,完成订阅。

好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