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天,江歌妈妈再次回归大众视线,一条“江歌妈妈公开投诉作家陈岚造谣”的新闻被顶上热搜,掀起舆论高潮。
接连不断的话题随之涌现而来。所谓“作家陈岚的回应”、“江歌妈妈哭求调查自己资金来源”的新闻一浪高过一浪。那个失独的母亲,独自站在了舆论面前。

对于江歌妈妈江秋莲,想必大家都已经不再陌生。从震惊国人的“江歌案”开始,这些年来她一路走来面对的这一切,足以看出一个母亲的爱、恨、执,到底可以有多深。
母女之爱,比海更深
江歌是江秋莲的独生女儿这一点众所周知,所以在江歌遇害去世后,江秋莲所表达出的种种悲痛大家很容易理解,永失所爱,刻骨铭心。
其实,江秋莲失去的又何尝只是一个孩子。江秋莲早年离异,当时江歌只有1岁半,父亲劝她不要孩子,她对父亲说:“您疼我的心情,和我疼她的心情,是一样的。”父亲不说话了。

单亲,又是外来户,容易被人瞧不起。周围人的冷眼,手头的拮据,常让她感觉生活无望,而父亲的话则彻底击溃了她。父亲说离婚的后果都是她自己造成的,她一气之下抱着江歌跑出来,母亲在背后喊她:“半夜三更你要去哪里?”她心里也在想:我要去哪里?世界之大,却没有我的容身之地。她抱着江歌一直走,走到水库边上,凄惶地想,不如就此了断。

最后是两岁多的江歌救了一家人,反复喊着妈妈。一声声的呼唤,把江秋莲拉了回来。从那一刻起,江歌就是她努力生活的唯一动力,是她毕生的希望。
江歌喜欢动漫,学习日语,江秋莲决定拼尽全力让女儿去日本读书。江歌好学上进,善良孝顺,江秋莲打算,最晚等到江歌结婚生小孩的时候,就到她身边照顾她,“这就是我最幸福的生活”。
母女两人相依为命,江歌一直是江秋莲活着的希望。这种希望,并不在于要让江歌成为怎样了不起的人物,是延续,是情感的寄托,是最深的爱。
永失所爱,离愁别恨
江歌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是她从未想过的。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,因为帮助朋友最后被锁在门外残忍杀害,任谁都会伤心欲绝。
江秋莲也不例外。但不同的是,她的心里除了绝望之外,还有讲不出的恨意。这种恨,是对陈世峰残忍杀害江歌行为的恨;这种恨,是对刘鑫在江歌死后所作所为的恨,没有办法置身其中,是无法体会到这种恨意的。

这也是为什么江秋莲得到支持的原因。一个失独母亲,像个战士走到今天,很大程度上的心理支撑正是来源于这份恨意。就是这样,在知道日本没有死刑之后,她发起签名活动支持陈世峰死刑。就是这样,在刘鑫凭空消失之后,她便打印了1000张传单,挨个张贴在刘鑫老家、姥爷家、城阳区主干道。
在后来为人关注的两人再相见的画面中,刘鑫从头到尾哭着道歉,而江秋莲哭的声嘶力竭,字字锥心,透露着对女儿之死的不甘,对现实的无法接受,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尽愁恨。

一个公道,执念一生
都说人间正道是沧桑,这句话放在江秋莲的身上再合适不过。从2016年江歌出事到如今,整整6年过去了。
这6年,江秋莲一直在为江歌案件奔走,从在日本请愿严惩陈世峰,再到与刘鑫对峙公堂,自始至终,“讨一个公道”,成为她一生的执念。人太过于执着什么就会把自己困住,这句话不假。以前她的生活是围着江歌展开,现在是围着公道转,往事难回味,午夜梦回的时候,也会落泪。

很多人在想,江妈妈如此执念,那么在“复仇”之后,她又将何去何从?确实,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已经是一个悲剧。而目前江秋莲正在与刘鑫进入官司阶段,要启动陈世峰国内刑事诉讼,给江歌一个完整的结局。
如今网络舆论,是是非非依旧裹挟着她,一次次把她推到舆论的顶峰。一个母亲的爱、恨、执全都围绕着孩子,可想而知,这种母爱的力量有多么深沉。一个母亲为孩子做了自己能做的所有,不应苛责于她。
抛开是是非非不提,江歌妈妈走到今天,足以证明母爱的伟大。虽然江歌妈妈是站在大众前的一位母亲,但其背后,还有千千万万颗为母则刚的心。